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 
 
 
   
  您当前位置:人教小语资源网 >> 教案中心 >> 三年级 >> 浏览文章 
搜索:
长江后浪推前浪——听《给予树》后感

长江后浪推前浪——听《给予树》后感

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3日  字体:

  

长江后浪推前浪——听《给予树》后感
      课前闲话
      对于一个新老师,我觉得吴老师的课可以说得上是大气的,她的自然亲切的教态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让我深深地折服。自己也是从新老师慢慢地一步一步走过来的。想当初刚毕业的我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像吴老师这样的轻松课堂。
      吴老师虽然是一个新老师,但她对教研课的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这个教研组长既佩服又感激。从备课、课件的制作、学具的准备、资料的查阅、多次课的试教……足可以看出老师的用心,对自己课堂的精益求精。
      听课感想
      这是一篇三年级的精读课文,文章讲述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,小女孩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,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的故事。课后通过认真整理学习笔记,对吴老师的课我想谈这几点:
      一、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,整堂课以学生为主,通过词语、句子的读、悟,体会人物内心感受和品质,使学生在受到感染熏陶的同时提高了语文素养。
      1、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,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,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心,形式多样。例如:解释“沉默不语,先自己表演解释,再联系着课文内容,表演读,对比读,读出了表面和背后的深层含义,真正作到披文入情。
      与此同时,李老师还随时将学生运用的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进行适时地归纳、板书,这样便于学生的记忆与操作。
      2、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表达体验:情感由文本生发,还要回归文本。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表达自己学文后的感受,换词对比读、展开想象读、教师引读等。特别以“妈妈”这一人物情感变化为线索,抓住三句话,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同时突出进行“读”的训练。
      二、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,整堂课理解语言和体会文字自然结合。
      读写结合,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书面表达,使学生有东西可写,有情感要抒发。写作能力得以夯实、提高。
      
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,课堂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本,深挖教材,努力锤炼自身的基本功,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体验。
      小小的建议:
      1、可以抓重点内容,巧设质疑点。通过阅读,应该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激活思维——为什么给家人买不值钱的礼物,却给陌生小女孩送值钱的洋娃娃?通过了解礼物的巨大反差的原因,能更深地触摸到金吉娅美好的内心。和样才能在课堂上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,使学生阅读理解更为深刻。
      2、教学课件中有几副图片作背景时,图片上的文字就看不清楚了。建议制作课件是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多考虑一下。
      3、老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, 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需要再进行一番推敲和斟酌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王根梅
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sannianji_488_18550.html

分享按钮

 

Copyright©2008PepXiaoYu.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1015604号-4
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联系邮箱:pepxiaoyu@163.com